1. <bdo id="ifj6o"></bdo>
      2. 索 引 號 640400001/2023-00066 發文時間 2023-07-07
        發布機構 固原市政府辦 文 號
        公開方式 主動公開 有效性 有效
        標 題: 固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強市五年計劃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固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強市五年計劃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派出機構、直屬事業單位:

        《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強市五年計劃的實施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第33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固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77

        (此件公開發布


        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強市

        五年計劃實施方案


        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和市委五屆五次全會精神,緊抓自治區新型工業強區計劃實施機遇,聚焦紅色固原、綠色發展戰略定位,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強市,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提升發展層次和綜合實力,為全市經濟高質量趕超式發展做出更大工業貢獻,按照《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強區五年計劃的實施意見》(寧政辦發〔202313號)要求,結合全市工業發展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目標要求

        (一)重要意義。固原市高質量趕超式發展的潛力在工業、重點和難點也在工業。加快新型工業強市是市委、市政府站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的戰略抉擇,是固原提升經濟發展實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現代化固原建設的關鍵所在。全市上下必須堅定推進新型工業強市的信心和決心,按照市委、市政府重點發展新型材料、清潔能源、輕工紡織、數字信息、裝備制造五新產業要求,搶抓寧夏副中心城市、高質量發展先行市、鄉村全面振興樣板市等建設機遇期,堅持大抓發展、抓大發展、抓高質量發展,大幅擴張企業數量,全面提升發展質量,奮力闖出一條符合固原發展實際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二)基本原則。

        堅持完善鏈條發展。聚焦五新產業,樹立全產業鏈思維,加快產業鏈重構,持續推進建鏈延鏈補鏈壯鏈工程,補齊拉長做強產業鏈,促使各產業鏈條更加完備、更有韌勁、更為安全。

        堅持梯度培育發展。堅持扶持現有與招商引進、擴充數量與提高質量并重,做大做優重點骨干企業,做多做強中小微企業,形成鏈主支撐引領、中小微企業協作配套的發展新格局。

        堅持爭取支持發展。積極搶抓機遇,加強聯系對接,爭取更多政策向固原傾斜,更多資金向固原聚集,更多項目向固原布局,借力借勢加快發展,助力全市工業量的積累和質的提升。

        持綠色低碳發展。統籌抓好節能降碳增效、綠色低碳循環、綠色生活創建,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循環可利用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

        (三)目標任務。

        經濟運行穩健增長。到2027年,全市全部工業總產值實現翻番,年均增長18%以上;全部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以上,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以上。

        工業固投遞進增長。到2027年,新建投資10億元以上重大工業項目10家以上;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200億元,年均增長58%,其中技術改造投資年均增長15%以上。

        骨干企業梯度增長。到2027年,全市工業企業數量突破1000家;規上企業數量由81家增加到130家,每年新培育10家左右。新增產值億元以上企業10家,累計達到23家。

        科技含量持續增長。到2027年,規上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活動的企業占比達到41%以上;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0.15%。新建國家級或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創新中心4家、企業技術中心5家。

        二、工作重點

        (一)做優做強新型材料。按照鹽煤電耦合發展思路,有序高效推進資源開發利用,著力打造西北地區重要的鹽化工新材料產業基地。聚焦鹽化工多向多元發展壯鏈,圍繞金昱元已建成項目,聚焦巖鹽氯堿PVC產業鏈、巖鹽氯氣+燒堿水合肼改性發泡劑產業鏈、巖鹽純堿日用玻璃及洗滌化學品產業鏈、巖鹽保健鹽鹽文化休閑產業鏈、巖鹽食用鹽特種用鹽五大鏈條,持續延鏈壯鏈,打造百億企業。聚焦煤炭資源有序有效開發延鏈,圍繞原煤開采、電站建設和粉煤灰、煤矸石綜合利用,重點發展原料用能材料、節能環保建筑材料、先進基礎材料等新材料,推動煤炭資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聚焦新材料+”協作配套共進融鏈,突出鹽化工新材料+氫能制備、+紡紗織布、+電子化學品制造和煤化工新材料+光伏、+原料用能等重點方向,著眼與清潔能源、裝備制造、設備檢修、服務平臺和電子信息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引進催生新項目、新產品、新業態。到2027年,全市新型材料全產業鏈實現產值200億元,年均增速保持在26%左右。(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新材料產業專班成員單位,各縣<>

        (二)優化發展清潔能源。堅持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加快風光資源開發、充分釋放煤炭資源產能,全力打造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寧南基地。做大,建設清潔能源基地,以集中式為主全市新增風電項目100萬千瓦以上,光伏發電新增裝機100萬千瓦以上,建設六盤山電廠2×1000兆瓦機組擴建項目,爭取建設彭陽電廠2×660兆瓦機組項目,建設生物質發電項目2.25萬千瓦。加強,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擴建清水河330千伏變電站3號主變,建設云霧山、硝河330千伏變電站,實施張易、鳳凰、楊忠堡變電站等項目,配合完成寧夏至湖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固原段項目。配套,提升清潔能源出力能力,配套建設20萬千瓦/40萬千瓦時儲能設施,實施固原站點、寺口子、下坪和三里店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引進制氫、儲氫、運氫項目,推進氫能試點示范應用,探索建設電化學、壓縮空氣、鹽儲能等新型儲能設施。培育,延長新能源產業鏈條,擇優選擇新能源企業加快風光水資源開發利用,積極開展農光互補、風光+旅游等新能源+”融合業態。持續引進光伏玻璃、儲能設備、風機葉片、氫能等新能源制造和能源項目運維、生產設備檢修等專業化服務機構。到2027年,全市清潔能源全產業鏈實現產值150億元,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清潔能源產業專班成員單位,各縣<>

        (三)提檔升級輕工紡織。培育引進肉牛、馬鈴薯、小雜糧、冷涼蔬菜、中藥材等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提升加工增值空間;培育壯大現代紡紗、織布、服裝加工等產業鏈條,打造以經濟開發區為核心,各工業園區和就業幫扶車間為配套的雁陣型輕工紡織產業集群。提升農業產業附加值。深入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引進預制菜、養殖加工、道地中藥材加工、蔬果深加工等項目,推動農業從種養環節向農產品加工流通等二三產業延伸,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80%以上,打造具有市場影響力的綠色食品品牌50個。推動紡織產業快速發展。推動豐源、閩泰、新恒、雙文等紡織企業擴規增效。圍繞建鏈延鏈補鏈,重點發揮氣候冷涼、要素價格等成本優勢,招商引進上下游配套產業,持續壯大現代紡紗、織布、服裝加工等產業鏈。加快產業鏈集群化發展。重點培育金昱元、雪川等3鏈主企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推進大中小企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配套協作和技術合作、人才合作、項目合作、資金合作,共建產業鏈、互通供應鏈,形成融通發展、集群升級新格局。到2027年,全市輕工紡織業全產業鏈實現產值60億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7%。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輕工紡織產業專班成員單位,各縣<>

        (四)培育提升數字信息。培育數字信息制造業。圍繞國家樞紐節點交換中心雙中心建設,發展數據中心上游服務器、交換機、配電柜、數據線等數字信息產品制造,抓住中東部產業梯度轉移機遇,發展電子元器件、智能終端、鋰電池等信息制造新業態。培育壯大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培育壯大軟件企業,爭取自治區大數據產業示范試點項目,做強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圍繞五特五新五優產業,鼓勵引導重點企業加快對生產、物流等關鍵核心信息化環節實施服務外包,發展物聯網、人工智能等。規劃建設數字產業園。支持寧南數字經濟產業園建設,加快原州區閩寧電子信息產業園、京東(西吉)數字產業基地建設,招引和培育電子信息產業項目,逐步打造服務地方經濟、促進地方高質量發展的特色產業園。到2027年,全市數字信息全產業鏈實現產值33億元,年均增速保持在31%。(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數字信息產業專班成員單位,各縣<>

        (五)加快壯大裝備制造。扶持順和電工等現有裝備制造企業做大做強的同時,積極引進建設光伏玻璃、柔性支架等光伏制造,風機塔筒、葉片等風機制造,氫能、電化學等清潔能源裝備制造項目,多效蒸發設備、巷道掘進等礦產資源開發裝備制造項目,旋耕機、收獲機、飼料混合機等特色農業開發裝備制造項目,清潔取暖設備制造、門窗等建材裝備、紡織機械等制造項目。到2027年,全市裝備制造業全產業鏈實現產值12億元,產值增長20倍。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經開區管委會,裝備制造產業專班成員單位,各縣<>

        三、推進措施

        (一)持續加快園區建設。

        1.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按照《關于深化開發區管理制度改革推動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廳字〔20236號)要求,研究制定出臺我市落實方案。加大簡政放權,理順管理職能,逐步推行管委會+公司運營模式,實行政企分離、管運分開。立足園區錯位發展、互補發展、長遠發展,重新核定主導產業、用地面積等后,納入《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創新人員管理模式和薪酬管理體系,實行編制分類管理、人員統籌使用,支持園區與行政事業單位之間人才流動。按照《關于健全固原經濟開發區財政投入保障機制的實施方案》要求,實行地方財政對工業園區稅收增量分成政策。2027,力爭全市工業園區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0%。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經開區管委會,各縣<>

        2. 完善園區基礎設施。支持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招商引資政策落實。圍繞降低入園企業運營成本,整體謀劃爭取自治區園區低成本化改造項目資金支持。支持工業園區盤活存量資產、利用各類獎補資金由投資公司以股權、債權、產業基金等多種形式投入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公共平臺、低成本化改造等項目。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園區建設運營。力爭每個園區每年實施1—2個低成本化改造項目,五年內累計新增投資2億元。堅持畝均論英雄用地導向,嚴格落實容積率標準,清理閑置低效用地,盤活僵尸企業用地,促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爭取經開區新材料產業園認定為化工園區,為新型材料產業發展預留足夠空間,著力將工業園區建設成為區域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區和引領區。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經開區管委會,各縣<>

        3. 推進智慧園區建設。推進工業園區雙千兆網絡建設,完善千兆光纖網絡覆蓋。引導支持工業企業利用5G、時間敏感網絡等新型技術升級改造企業內網。按照自治區智慧園區1+5+24”頂層設計架構和統籌建設要求,統籌各類資金,建成固原市工業大腦、4個縣園區子平臺,開展運行監測、企業服務、招商引資、項目管理、應急安全、生態環境、能源管控、智慧共享、政務管理、產業協同10大應用,提高工業園區數字化管理服務和企業生產運營水平。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經開區管委會,各縣<>

        (二)持續培育市場主體。

        1. 扶持小微企業發展。出臺《固原市市場主體梯度培育提質升級行動方案》,建設固原市企業服務平臺,動態發布創業扶持政策,開展創業咨詢服務。全面掌握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及時幫助困難企業恢復生產活力。鼓勵引導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返鄉農民工等,著眼本地農產品加工、本地企業協作配套、外地企業前端產品加工等方向,帶知識、帶技術、帶資金、帶市場進入創業孵化基地、就業幫扶車間等平臺創業創新,加快促進個轉企,促使小微企業數量逐年增加。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管局、商務和投資促進局,各縣<>

        2. 擴大規上企業規模。加強現有規上企業運行監測服務,最大限度保障穩定運行不掉規,實施小升規”“規做精培育工程。分行業建立規上企業培育庫,加強跟蹤服務,落實幫扶措施,把行業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的中小微樣本企業納入規上企業重點培育對象。到2027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50家以上,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家左右。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科學技術局,各縣<>

        3.壯大領軍企業隊伍。采取一企一策保障生產要素,加強對金昱元、王洼煤礦、六盤山熱電廠等企業的生產運行指導,把雪川農業、明德中藥、華爾晶淀粉、融僑豐霖、雙文絨業等企業培育成龍頭企業和行業領先示范企業。分行業重點培育銷售收入5億元以上企業及招商引資重大項目,擴大生產規模,延長產業鏈條,實現銷售收入翻番。到2027年,力爭培育主業突出、行業領先、核心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鏈主企業30家以上。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局,各縣<>

        (三)持續鼓勵創新轉型。

        1.加快創新升級。在鞏固提升好水川、豐源紡織等4家企業技術中心的同時,圍繞五新產業新型材料、肉牛加工、馬鈴薯加工、中藥材加工等重點行業,加快培育建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和企業技術(創新)中心。引導重點企業參與揭榜掛帥”“賽馬制等制度,實施重大科技攻關項目,促進新型材料精細轉型、清潔能源高效利用、輕工紡織精深加工。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及后補助、政府采購等支持政策,鼓勵重點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升級賦能,培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企業,引進培育瞪羚企業,梯度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示范企業。2027年,全市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5,累計達到34。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科學技術局、農業農村局,各縣<>

        2.加快轉型升級。圍繞五新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持續實施結構改造、綠色改造、智能改造、技術改造行動,完成新一輪高強度、全覆蓋技術改造升級。實施鏈主企業培育和產業鏈協同發展工程,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加大農機裝備引進研發,推廣智能農機裝備示范應用,到2027年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7%。建成與自治區互聯互通的市168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采購、物流、分銷等生產性服務。推動工業園、物流園兩園融合互促,提高物流業在制造產銷兩端保障能力。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科學技術局、農業農村局,各縣<>

        3.加快賦能升級。加快工業互聯網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建設,建成2個以上企業級互聯網平臺,實現五新產業全覆蓋。加快5G建設與應用,圍繞五新產業打造10個典型5G應用場景。推動企業上云上平臺,實施數字化制造普及、網絡化制造示范和智能化改造專項行動,實現工業企業智能改造診斷服務全覆蓋。到2027年全市上云企業達到45家,新培育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5家。圍繞五特五新五優產業,建設一批大數據產業試點示范、融合應用項目,建成肉牛和綠色食品信息化垂直供應鏈2條,產業數字化取得新突破。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局,各縣<>

        (四)持續引導綠色發展。

        1.全面推進工業有序減碳。落實《自治區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要求,梯次推進煤電、化工等重點行業實現碳達峰。建立新能源優先消納清單管理機制,依托市(縣)工業園區,開展源網荷儲一體化綠電園區試點創建工作。加強工業企業節能監察和節能診斷服務,引導傳統產業重點耗能企業開展能源管理,注重節能降碳和綠色循環發展。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經開區管委會,各縣<>

        2.扎實推進重點企業降耗。嚴格落實國家、自治區產業發展政策和《自治區工業行業高耗低效產能整合退出實施方案》要求,嚴控新增禁止類、限制類項目產能。支持金昱元加快節能改造,發展下游產業項目,進一步稀釋單位能耗。引導六盤山熱電廠等煤電企業通過更新設備、擴大服務范圍等措施,提升熱能利用效率,確保全市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控制在自治區下達指標之內。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經開區管委會,各縣<>

        3.積極推進資源循環節約利用。組織實施能效、水效領跑者和工業企業能效、水效對標達標行動,著力打造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重點領域標桿企業,每年爭創1—2家自治區節水型示范企業。突出粉煤灰、煤矸石等固廢綜合利用,強化產廢企業和利廢企業聯系對接,爭取將鑫卓能源、家興建材、渤泰建材等企業創建為資源綜合利用示范企業。到2027年,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90%、單位工業增加值水耗完成自治區下達指標。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水務局,經開區管委會,各縣<>

        (五)持續推進招商引資。

        1.圍繞五新全產業鏈招商壯鏈。緊盯五新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壯大,堅持招大引強帶小,重點圍繞打通鏈條堵點、暢通配套斷點、解決發展難點,謀劃包裝招商項目,精準篩選確定目標企業,采取產業鏈招商、園區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等模式,持續引進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配套項目。加強與銀川經開區、寧東基地和福建有關工業園區合作共建,啟動建設飛地工業園區,引進產業項目。力爭每年引進投資上億元的企業5家以上。責任單位:市商務和投資促進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各產業專班,經開區管委會,各縣<>

        2.圍繞鏈主企業招商延鏈。緊盯雪川農業、豐霖肉牛等農產品加工鏈主企業,引進初級前端種養、加工項目和后端殘次品加工利用項目;緊盯金昱元、王洼煤礦、六盤山熱電廠等鹽煤電鏈主企業,引進終端新型材料、資源高效清潔利用、設備加工制造等配套協作項目,打造以鏈主企業為引領、相關企業為配套的產業集群;緊盯數字信息、裝備制造等重點產業,著力引進大項目、好項目,培育新的鏈主,撐起全市工業四梁八柱。爭取每年引進投資10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1家以上。責任單位:市商務和投資促進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各產業專班,經開區管委會,各縣<>

        3.圍繞無中生有招商建鏈。聘請資深專家參與,深入分析研究中鋁、國鐵、商飛、中建材等中字頭企業業務板塊和投資意向,高頻次聯系對接國內500強企業,爭取引進布局重大項目、好項目。加強與國家部委聯系對接、搶抓投資機遇,爭取在重特大項目布局時,給予固原傾斜支持。到2027年力爭引進投資近百億元的重特大項目落地建設。(責任單位:市商務和投資促進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各產業專班,經開區管委會,各縣<>

        (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1.兌現落實政策。積極爭取并兌現落實國家、自治區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一攬子政策措施,不折不扣抓好自治區黨委辦公廳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支持六新六特六優產業高質量發展有關政策措施》和固原市《關于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趕超式發展若干措施》《固原市市場主體梯度培育提質升級行動方案》《固原市支持五特五新五優產業高質量發展有關財政政策措施》《固原市重點產業招商引資政策措施(試行)》等政策兌現落實,最大限度保障企業土地供給、融資貸款、稅費減免、物流運輸和水電暖氣等生產要素,努力降低生產經營成本。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財政局、發展改革委、商務和投資促進局、自然資源局、金融工作局,各縣<>

        2.提高服務效能。全面落實廳級領導、單位(部門)一把手聯系重點企業制度,及時收集企業訴求、幫助出謀劃策、指導防范經營風險。相關部門認真履行職責,為企業提供優質高效服務,著力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通過自治區168平臺,幫助有轉貸需求企業申報自治區工信廳助貸基金。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建立完善先進企業、優秀企業家、優秀技能人才激勵機制,大力營造全社會支持實體經濟、助力新型工業強市的濃厚氛圍。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審批服務管理局、市場監管局,各縣<>

        3.統籌發展和安全。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全面推進一竿子插到底四不兩直的隨機暗訪抽查制度。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三管三必須原則,建立健全園區準入清單,嚴格落實環評手續,嚴禁兩高項目落地,持續明確和完善重點企業、重要生產區域、新興產業領域安全生產監管責任,對金昱元、六盤山熱電廠等重點企業,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定期進行安全生產專項檢查。壓緊靠實企業主體責任,督促指導企業全面完善安全生產各項制度、應急預案、技防建設及日常檢查,提升企業本質安全發展。加快完善開發區應急規劃和應急體系建設,科學配置救援隊伍、救援裝備和救援物資。責任單位:市應急管理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經開區管委會,各縣<>

        四、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在市促進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五個產業專班牽頭抓總作用,全面履行縣(區)和市直經濟綜合部門黨政一把手第一責任人責任,把加快新型工業強市作為重中之重,及時研究解決重大事項,聯系協調具體問題,督促落實各項措施。建立健全市、縣(區)兩級工業運行分析調度會議制度,定期監測分析工業經濟運行形勢,增強工業運行調度的實效性和前瞻性,確保各項工作有效落實。

        (二)強化推進機制。全面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層層分解目標任務,逐級壓實縣(區)、部門責任,對市、縣(區)確定的重點工業項目和規模以上企業,一律將責任落實到崗位、量化到人頭,動態跟蹤,全程服務,及時協調解決困難和問題。各縣(區)、部門要從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大局出發,堅持各項工作向工業聚集、各方力量向工業集中、各種要素向工業匯集,主動擔當、密切配合,努力在全市上下凝聚推動發展工業的強大合力。

        (三)強化督查問效。建立健全加快新型工業強市督查考核機制,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紀委監委、工信局、發改委等部門組成聯合督查組,定期對各縣(區)和有關部門推進項目建設和企業運行情況進行督查檢查,對督查發現的問題限期整改,對責任心不強、工作不到位、不作為而影響新型工業發展的部門和干部進行問責。同時,把工業發展績效列入綜合考核重要內容,提高考核賦分。




        附件下載: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打?。?a href="javascript:window.print();">

        網站地圖

        主辦:固原市人民政府????承辦:固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運行管理:固原市電子政務中心

        電話:(0954)2088900 電子信箱:gysdzzw@126.com

        寧ICP備05001237號????網站標識碼:6404000021????寧公網安備64040202000006號

        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_亚洲人成无码人成每日更新_一级一人片日本一级一大片_国产香蕉九九久久精品免费